来到山下的广场中央,中央的巨石沙滩正适合照合影。旁边高大的“秦漢古道”石牌坊正在装修之中,再来到新建的“古道歷史文化陳列館”前,看对联“入馆能知临邑百代千秋事,出门方晓武溪崇文尚武功”,这幅魏碑体书法对联的内容不错,但对于书者馆名按繁体字,而左右联则按简体字之写法,颇有些迷惑不解。
我们这次只走完了临连古道的三分之一段,从南强镇到连州星子墟段还有四十多里路留待以后再去继续。这条古道孕藏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值得人们去追忆和怀念。
看吧,历史从古道上走来。
这天古道上,绵绵青草地,幽幽青石板,默默古凉亭,悠悠古渡口,时而穿过山林,时而拐入村庄,时而横亘田土,留过多少古人的汗水,踏过多少骡马的足迹。隐约听到了,古道上空回响着:改朝换代兵荒马乱的金戈铁蹄声,贾商贩夫艰难跋涉的举步投足声,差役快马风驰电掣的铃铛吆喝声,贬官迁谪流放岭南的唉声叹气声……依稀看到了,古道中间行走着:秦朝任嚣赵佗将军,西汉路博德将军,东汉马援将军、大司农郑宏,唐朝王勃、苏轼、苏辙,宋代岳飞、周敦頤,明代徐霞客……
作为中华民族杰出代表,亦如国家命运,步履蹒跚无比坚定,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古道起于秦代,兴于汉代,繁荣于唐宋,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略举一二。
其一,临武县令唐羌罢荔枝贡。“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这首诗恐怕无人不晓,描写唐玄宗为博得爱妃欢心,不惜以快马接力由岭南运送新鲜荔枝至西京长安。据清临武县志载:唐羌,字伯游,汝南人。东汉章帝永元十五(103年),岭南各州府向皇帝进贡龙眼、荔枝,称“荔贡”。为使运到京城的“荔贡”保持新鲜,朝庭令地方官府十里一置(快马驿站),五里一堠(瞭望、报警土台),派役夫马不停蹄地日夜传送。荔贡经临武,县长唐羌目睹赶贡役夫沿路上因劳累疾病,恶虫猛兽折磨,死亡不绝于道。羌乃上书谏曰:“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故天子食大牢为尊,不以果食为珍,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入供未必延年”,请求罢贡。报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且敕大宫,勿复受献”,汉皇帝下诏罢贡,羌得报即弃官还家。
其二,贬官临武传佳话。古代岭南是“南蛮”之地,历代朝庭多以将得罪王族权贵的清正直言官员发配贬到贫穷偏远山区。清临武县志载:唐贞元间,张署、韩愈从京城被贬于南方,张为临武县令、韩为阳山县令,在临武官山(后称韩张山)吟诗作赋,韩去阳山,相约一年后在期宿村(今岚桥镇九泽水村)相聚。一年后两人在期宿村相聚。当晚,韩骑来的驴子被老虎叼走,两人笑着说,这恐帕是我们遇赦回京的预兆。果然第二年八月,俩人调任江陵。唐元和九年(815年),大文学、哲学家刘禹锡与柳宗元被贬为连州、永州刺史,结伴从京城经临武,分手时,刘赠诗《别柳宗元》“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黃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日拜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五年后,刘禹锡又经临武回京。当年韩愈为张署作诗一首《忆昨行和张十一署》“阳山鸟路出临武,驿马拒地驱频颓。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诏从天来。”诗句,说明当时的“临连古道”属于翻山越岭、荆刺茅丛、虎虫成灾的古道。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应该善于思考来路,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让我们欢欣鼓舞吧,深信有着五千年优秀文明的华夏民族定将迎来新一轮的伟大复兴。
虽然下午3点才吃中餐,但觉临武饭菜口味甚好,不知其中几成属于饥饿和劳累缘故。